一、阿尔达希尔推翻帕提亚人建立萨珊王朝(165~226 A.D.)
塔西佗在他的作品中,经常加入一些有趣的插曲,其中提到日耳曼人和帕提亚人的国内状况。他这样做,主要是让读者在历经这么多罪恶和灾难的场面后,能放松心情。从奥古斯都临朝到亚历山大·塞维鲁时代为止,罗马的仇敌是暴君和军人,他们就在帝国的心腹之地。罗马的国势已臻极点,对发生在远隔莱茵河和幼发拉底河之外的变革,并无多大兴趣。当军队毫无忌惮推倒皇帝权势、元老院敕令甚至军营纪律时,长久以来盘旋流窜在北部和东部边疆的蛮族,竟敢放胆攻击这衰落帝国的行省。零星的叩边变成大举的入侵,给双方都带来很大的灾难。经过很长时期互有输赢的争斗后,许多获胜的蛮族将整个部落迁进罗马帝国的行省。要想弄清楚这些历史大事,就得对那些替汉尼拔和米特拉达梯报了一箭之仇的国家的特性、武力和意愿,事先做一些了解。
在远古时期,欧洲覆盖着浓密的森林,只有少数四处漂泊的野蛮人藏身其间。亚细亚的居民聚集成为人口众多的城市,受到幅员辽阔的帝国管辖,是工艺生产、奢华生活和极权专制的中心。亚述人统治着东方世界,(古代的编年史学家引用韦勒乌斯·帕特库拉斯的话,从尼努斯即位到安提奥库斯被罗马人击败,亚述人、米底人和马其顿人,一共统治亚细亚1895年。尼努斯即位发生在公元前2184年,安提奥库斯之败发生在公元前289年,根据亚历山大在巴比伦所做的天文观察,整个年代好像有50年的误差。)直到尼努斯和塞米拉米斯的权杖(译注:尼努斯是古代传说的亚述国王,也是尼尼微创建者;塞米拉米斯是亚述女王,以美貌、聪明和淫荡知名,是巴比伦创立者,也是前者之妻。)从懦弱无能的继承人手中失去为止。米底人和巴比伦人接着均分亚述人的权势,然而他们也被波斯人的王国吞并。这时波斯的武力已不限于亚细亚的狭小范围内,据说居鲁士的后裔薛西斯,统率200万人马侵入希腊。(译注:薛西斯(519 B.C.—465 B.C.)是波斯帝国的国王,大流士之子,率军18万入侵希腊,在公元前480年的萨拉米斯海战和公元前479年的普拉提亚会战中,败于希腊联军手中。文内所提200万人是依据希罗多德的说法,数目实在太大了。)菲利普之子亚历山大受荣誉心驱使,要为希腊复仇雪耻,只用3万士兵就征服了波斯。(译注: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5年率领步兵3万、骑兵5000进军亚洲,公元前331年9月在高加梅拉会战击败波斯大军20万,接着征服西亚直抵印度河,建立前所未有之大帝国。)塞琉古家族篡夺马其顿对东方的统治权,不久后又得而复失。大约在此时,他们签订一纸丧权辱国的条约,把托罗斯山西边的地方割让给罗马,(译注:托罗斯山脉在土耳其半岛南部与海岸平行,等于将最精华的地区给罗马人。)接着被帕提亚人从上亚细亚的各行省驱走,这批游牧民族是西徐亚人的后代。(译注:希罗多德最早提到西徐亚人,以武力和蛮勇著称,分为两部,一部居于黑海北部的大草原,另一部在里海的东边,公元前7世纪征服整个亚洲的西部,在公元前100年左右被驱回,后不知所终。)帕提亚人的军队无可匹敌,从印度开始横扫至叙利亚边界,最后自食其果,被阿德夏尔或称阿尔达希尔所灭亡。新建立的萨珊王朝统治波斯,直到阿拉伯人入侵为止。这些巨大变革所产生的严重影响力,罗马人不久后就有深刻的体验,这件事发生在亚历山大·塞维鲁临朝的第四年,也就是226年。(欧提奇乌斯(4世纪安条克的主教,反对阿里乌斯教派、尼西亚会议)以及克里尼的摩西(5世纪亚美尼亚的文学家)所认为的重大事件,发生在塞琉古即位后538年,换算为罗马人的时间,早不过康茂德在位第10年,晚可能到菲利普当政期间;阿米阿努斯·马塞利努斯(4世纪罗马军人和历史学家)很严谨地引用古老的历史资料,提到阿萨息斯王朝在4世纪中叶时还统治着波斯。)
阿尔达希尔在军旅生涯获得极高的声望,也是帕提亚人最后一位国王阿尔塔班的部将。他建立了莫大的功勋,对王室形成威胁,因此遭到放逐的处分继而举兵叛变。他出身清寒,敌人对这一点横加污蔑,同样也使支持者大为赞赏。要是我们相信前者的毁谤,他就是一个制革匠妻子和一个士兵婚外情的结晶。(这个皮匠名叫巴贝克,士兵名叫萨珊,阿尔达希尔根据前者用巴贝甘为姓,所有继承人根据后者用萨珊作为称号。)而支持者认为他是古代波斯国王的旁系后裔,虽然时间和不幸的遭遇,使他的祖先逐渐沦落为庶民。身为皇室的胤嗣,他要维护自己统治国家的权力;而且波斯人从大流士逝世以后,(译注:大流士(550 B.C.—486 B.C.)在位时,波斯帝国的国势最盛,为了制服西面之强敌,于公元前491年率7万人入侵希腊,马拉松会战失败铩羽而归。)500年来在高压下痛苦呻吟,他要将解救人民当作最高贵的任务来接受挑战。他在三次重大的战役中击败帕提亚人,阿尔塔班国王在最后一次会战中被杀,整个国家的士气从此一蹶不振。
阿尔达希尔的权力和地位,由在呼罗珊的巴尔奇召开大会,获得庄严的承认。阿萨息斯王室两个旁支帝系,混杂在投降的行省总督当中。第三支帝系只想到过去的权位,并没有考虑当前大势已去,因而带领众多的属下队伍,企图回到他们的亲戚亚美尼亚国王的领地。这支兵力不多的逃亡部队,全部被机警的征服者所截断,于是前任国王的双层冠冕和“万王之王”的头衔,(译注:“万王之王”是埃及国王最早使用的头衔,后来为东方的君主所沿用;基督教用来称呼上帝或耶稣基督。)全部被大胆的胜利者所享用。但是这些名声显赫的头衔,无法满足波斯人的虚荣,反而提醒他要善尽职责,激起万丈雄心,恢复居鲁士时代帝国和宗教的卓越成就。